小贩愣住了,夏姜的要求远远过了他的想象,随后忙不迭点头:“有,我平素里拉着板车进城后,便挑着扁担沿街叫卖,各坊都有我相熟的店东,我便将板车寄存在人家那里,现今就在坊门旁的德兴饭庄后院。”
夏姜指着杨家的大门:“那户人家姓杨,家里是做官的,我父亲被地痞打伤,是这位杨大人为我家讨回了公道,我本想重金谢谢恩公,哪知恩公却是个两袖清风的官儿,从不收人好处。我见你卖的梨子不错,便想聊表存心,深秋干燥多风,多吃些梨子润肺润嗓、去火降燥,也算是我的一番心意。”
小贩赞同地道:“你这主意不错,送梨不算送礼,那位杨大人也不算违反道义,”
说着挠了挠头,为难地道:“可是满满一筐,我这身板有些勉强了。”
正要如此,夏姜暗喜,表面则不动声色地道:“不妨,杨大人家中有粗使院工,你只消把梨筐送到巷子口便是。”
小贩想了想:“勉力还是能做到的,那就这样说了,银子嘛。。。”
看向夏姜。
夏姜从怀中掏出散碎银子塞给小贩,小贩翻了个白眼:“可不止这个数。”
“这是定金,”
夏姜笑了笑:“我要是把钱全数付了给你,你跑了怎么办?”
“瞧不起人。”
小贩撇了撇嘴,对夏姜表达着不满,但又实在舍不下这笔大订单,只好委委屈屈地应了。
夏姜笑了笑,又道:“有一点你要谨记,决不可透漏我的存在,否则杨大人知道了,定是要将梨子退回给我,我家中只有我和老父两人,吃不了几颗,剩下的我可要原封不动地退还给你。”
小贩吓了一跳:“那不能,我保证不说。”
又上下打量夏姜一番:“我看您穿着打扮,也不像是个骗人的主儿,不过很少有人从我这里买这么多,您当真不是在戏耍我吧?”
夏姜没好气地道:“我吃饱了撑的,快去吧。”
小贩走得一步三回头,神情又是兴奋又是踌躇,待终于消失了身影,夏姜三步并作两步,回到杨家门前,纠结片刻终是忍不住走上前来贴着门板探听,短暂的沉寂之后忽听院子里传来啪的一声脆响,听声音仿佛是杯碟破碎之声。
夏姜听在耳中,不由便是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