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岛守将毛文龙曾抗击满清有功,但后来却成了魏忠贤的义子,且贪污横行、不法妄为,甚至曾写信给皇太极表示:‘尔取山海关,我取山东’。
袁崇焕为了稳定局势、消除隐患,于崇祯二年七月伏兵捉住了毛文龙,宣布了他的十二条罪状,并请出尚方宝剑将其诛杀。
袁崇焕随后向崇祯帝报告了诛杀毛文龙的原因和经过,崇祯帝听后十分惊讶,认为他擅杀大将,别有用心。
但因当时正依靠袁崇焕来抗击清军,所以并未加以责备。
皇太极深知自己的力量难以与明朝抗衡,因此一直寻求议和。
然而崇祯帝却极其傲慢,根本不予承认。
尽管袁崇焕从中调停,但始终未能成功。”
“于是,崇祯八年十一月,皇太极率兵十余万,绕开袁崇焕驻防的宁远,从西路直奔北京。
经过艰难行军,清军成功攻进了长城,进逼遵化,明军纷纷溃退。
清军攻克遵化,巡抚王元雍自杀身亡,山海关总兵赵率教也战死遵化城下。
清军攻下遵化后,便直扑京师。
此时,袁崇焕率兵火来援,并沿途留下军队以截断清军退路。
十一月十日,袁崇焕抵达蓟州。
但清军却绕过蓟州西进,接连攻下三河、香河等城。
袁崇焕又急忙带兵去保卫京师,驻兵于北京广渠门外。
清军的猛烈进攻让崇祯帝魂飞魄散,京师一片慌乱。
袁崇焕的到来让崇祯帝心神略定,于是对袁崇焕赞赏备至。
当时,袁崇焕觉得自家部队远道而来,身心疲劳,所以请求入城休息,但崇祯帝心中疑忌未消,借故推托不许其部队入城。
袁崇焕又请求屯兵外城,崇祯帝也不答应,只是催促他尽快与清军交战。
袁崇焕以两昼夜三百余里的度紧急增援京师,此时已是人困马乏。
但在崇祯帝的催促之下,他还是不得不与清军接战。”
“这场战斗打得异常艰苦,两军相持了很久。
袁崇焕身穿铠甲,冲锋陷阵,两胁下受了几处箭伤。
后来清军终于不支,退到南海子边休整。
崇祯帝见清军没有退远,便急不可耐地催促袁崇焕追击,甚至想要围歼敌人。
此时虽然明军来了几路人马,袁崇焕也统一了指挥权,但决战时机并不成熟。
万一出城决战,清军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态度来与明军拼命,明军很有可能溃退。
如果真的生这种情况,那北京城野就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