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总一听,眼睛如刚擦过的玻璃,有种不真实的闪闪亮,她问道:“郎老师,您对政策这么熟悉,能不能具体说说?”
郎因像作报告一样,拿出意见,“各位知道最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文化产业高质量展的政策吗?不知道?好,我给你们讲解一下,最近的政策,特别是对纪录片这种具有文化传播价值的项目,支持力度很大。比如,地方政府会提供拍摄场地、税收优惠,甚至直接的资金补贴。另外,国企和大型企业也有文化基金,专门用于支持有社会影响力的项目。如果你们的项目能结合这些政策,不仅能减少成本,还能提升项目的传播效果。”
付款听得入神,忍不住问道:“郎老师,那具体怎么操作呢?我们刚起步,对这些政策不太了解。”
“是你,不是我们。”
彭总白了儿子一眼,“你老妈一辈子就在国企,大型企业,这些基金我都了解,不过平时没机会,今天让郎老师,不,师父夫,小姨父给你解读解读。”
这就认上亲了?
办公室第四片笑声,陈雨笑得最大声,不知为何,戳中她笑点了。
郎因两手张开,像报告告一段落似的,“这个不难。我可以帮你们梳理一下相关政策,甚至可以帮你们对接一些资源。毕竟我以前在体制内工作,对这些流程比较熟悉。如果你们有兴趣,我可以抽时间给你们做个详细的培训。”
彭总赞许地看着郎因,“那太好了!有郎老师的支持,我们的项目就更稳了。”
陈雨是承认郎因专业能力的,当着外人,她给足郎因面子,“是啊,郎因虽然不直接参与影视行业,但他对政策和资源的把握,确实能为我们提供很大的帮助。我这些年就从他这儿受益良多。”
郎因知道老婆是成全他,他连忙识趣地回敬:“我只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陈导才是主角,家里家外,我都是搭把手。”
茶香袅袅,办公室里的气氛轻松而愉快。
谈得差不多了,陈雨换了一泡茶,彭总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金骏眉?”
“对,识货!”
陈雨竖起大拇指。
彭总捧着金骏眉和郎因闲聊:“郎老师,我有点好奇,您以前在体制内工作,怎么后来转行做培训了?”
郎因离开体制后,最经常被问到的就是这个问题,答案在多次回答后,趋于完美,他再用一次,“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我在体制内待了十几年,虽然工作稳定,但总觉得少了点挑战。后来赶上政策调整,文化产业的机遇越来越多,我就想着出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培训这个领域,既能挥我以前的经验,又能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人,挺有意思的。”
付款却注意到其他,“郎老师,你们北京人说话真好听,尤其是您,北京话说得可真地道!像电视上的,您是不是老北京啊?”
这题郎因熟,打开了他的话匣子,他自豪炫耀:“没错,我不但是老北京,还是满族人,郎这个字,原姓钮钴禄,钮钴禄甄嬛,知道不?那就是我家,哈哈,开个玩笑。我家祖上没出过贵妃、太后,但在清朝也算是有点名气的家族,小时候听我姥爷、太姥爷讲过不少家族的故事,对,是我妈妈家是钮钴禄,我随母性,虽然现在都成了老黄历,但偶尔想起来,还是挺有意思的。”
是女人就爱八卦,谈完正事,谁不想听点野史?彭总饶有兴致地问道:“哦?钮钴禄可是清朝的贵族姓氏啊!《甄嬛传》我看了好几遍!郎老师,您家祖上有点名气,那出过什么大人物啊?”
“大人物谈不上,不过我太姥爷在往上一辈儿确实在宫里当过差,据说还见过慈禧太后。家里以前还有些老物件,什么玉如意、青花瓷之类的,可惜后来都散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