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娘的亲姥姥算是被架上车的,她不乐意。
为什么都是姥姥奶奶?
嗐,越冷越爱喝小酒,早一盅,午一盅,晚上再吸溜吸溜来一盅,老头们嘎嘣脆,压根活不过陀螺般的老太太们。
老头们都没了,这个时候的老太太们只能依靠起儿子来,一个个自觉向儿子利益看齐。
说劣根也不尽然,时下社会的生存法则而已。
人情这东西全靠滋养。
穷,它能磨淡了人情。
“我没钱,我不养。”
奶奶拍腿。
“她不养,我也不养。”
姥姥拍桌。
“那谁养?有你们这些血亲在,总不能把孩子送孤儿院去吧,那是家里死绝了才去得地方。”
书记怒了,指着小姑娘的亲奶奶亲叔叔骂。
“拿啥养?我能供得起她上学?早晚挨骂,艹!”
亲叔叔一扭脖,谁也不好使。
“我儿子说得对,她过几年就要上学了,钱谁出?不去上学,你们还得骂我们,还不如现在骂。”
亲奶奶不松口。
“她说得对,我也这个意思。”
亲姥姥又加了一句,“让我养也行,她出钱!”
“没钱!我们庄户人家没钱!”
亲奶奶不干,她的棺材本可供不起。
书记绕了一圈,死盯着小姑娘的亲叔叔,“等开春村里……”
软的不行,书记换了路线。
亲叔叔不敢造次,又不愿认下,只松了点儿口,“我顶多每年给孩子些口粮,养我是真养不起,我也没办法,一年到头地里就那些东西,一块钱都得掂量着花。”
刘秀芳捂着孩子的耳朵,这孩子还不如她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