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中。
如果这个推测成立,就代表这个梦境过去的每一次坍塌,未必都是我闯的祸……
啪!啪!
我又拍了拍脸集中精神,现在不是想这个的时候。
为了推理“梦境庄湘”
可能的目的,我将杨佩宁代入她的“同党”
之后,回想了前几次进入这个梦境的经历。
结果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况。
“梦境庄湘”
和杨佩宁的接触并不多,又或是背着我偷偷接触,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个问题,无论如何都说不通——“行为框架”
。
随着我掌握的情况越来越多,我对“入梦”
这件事的理解也更深了。
“行为框架”
就是我之前说的、以真实记忆为基础,所构建出的原始梦境。
它像一个针对性的限制,记忆、也就是梦境原始数据衍生出的“人物”
,一言一行都只能在其划定的范围内,就像游戏中领取任务的npc。
而观察者、或者说进入该梦境的独立意识,则是像玩家一样,虽然在“地图”
方面受到限制,但多数情况下还算“自由”
,这样才能尽量多的调查、获取信息。
我排除杨佩宁也和这些“信息”
有关。
以往几乎每次进入这个梦境,我都能从杨佩宁那里获得新的信息,但这不能证明他是“独立意识”
,因为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这段“记忆”
的信息量很大。
如果把“记忆数据”
比作信息库,那么我的调查行为,就是在搜索栏里输入关键字。
在我看遍所有的词条之前,不同的关键字组合,必然会出现新的词条——但实际上它并不“新”
,只是我之前没看到而已。
为了保险起见,我又分析了杨佩宁的行为模式,随后便现了那个有意思的情况——杨佩宁所有的行动,都在“行为框架”
的限制之下。
同时“行为框架”
不是普适的,这可能与个体所持有的信息量有关,而杨佩宁持有的信息量极大,就导致他的“行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