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生站起,双手抱拳行礼后问:“夫子,那追求利益本身就是错的吗?如果一家人等着吃饭,难道还不该努力挣钱?”
夫子点头赞许:“此问甚好!追求利益本无错,错在手段。《子语》言,‘取利有道,得利有分,乃善;不择手段,伤人损己,乃恶。’若你靠本事挣钱,不亏待别人,反而惠及他人,那就是君子之行。”
他停顿片刻,指了指前排的几名学子:“汝等当知,小人与君子之别,在于底线。小人无所不为,君子则有所不为。”
此言一出,学堂内一片肃然。一个年长的学子站起,神色郑重:“夫子,那君子又是什么样的人?‘喻于义’中的‘义’,该如何理解?”
夫子缓步走到堂前,声音低沉而有力:“‘义者,行事之准,处世之本。’君子行事,不唯利是图,而是以义为先。义是什么?义是规矩,是分寸,是人和人之间该有的道理。”
他指向窗外的竹林:“你们看竹子,外直内空。外直,是说君子为人坦荡;内空,是说君子心怀谦虚。竹子越长得高,越不弯腰,这就是君子之风骨。”
学子们听得入神,一个年轻人忍不住问:“夫子,那君子岂非很难做到?毕竟,世上诱惑太多,规矩也未必人人都守得住。”
夫子转过身,眼神变得严厉:“正因为难,才称之为君子。《子语》言:‘君子之道,如水过山涧,曲折有规;小人之道,如雨入泥潭,浑浊不清。’”
“守住义,不是天生的,而是靠修身养性,明辨是非。若心中装满贪欲,见利忘义,便永远只能做小人。”
堂内一片沉默,只有窗外风声拂过竹叶,沙沙作响。
忽然,一个学子站起,满脸不服气:“夫子,那贤者呢?‘顺于天’又是什么意思?”
夫子挥挥手,语气稍缓:“贤者的道理,不是我等现在能参透的。只需记住,贤者顺天而行,汝等若想谈贤者,先学会做好君子吧。”
堂中一名少年站起身,神色郑重,声音中带着几分期待:“夫子,若成为君子后,与天地合一,是否便能成贤者?”
夫子缓缓转身,看向少年:
“不错。成为君子,修身明德,最终能与天地之道契合,便可谓贤者。但贤者之道,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非人人皆能达成。”
少年眼中闪过一丝光亮,继续追问:“那夫子您是贤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