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李景炎沉思片刻,最终开口道:“诸位爱卿所言,皆有其理。朕意已决,国库之事,刻不容缓。即日起,宫中开销削减三成,商税适度增加,农桑之事,由新设农业司牵头负责,制定详细政策。至于贪污腐败,大理寺与督察院联手,严查严办,绝不姑息。”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闻言,纷纷跪拜,高呼:“陛下英明!”
宰相季海生身着紫袍,手举一道奏本,步履沉稳地走出队列,跪于殿中,朗声道:“启禀陛下,臣有本要奏。”
宰相季海生的出现,无疑为朝堂上的气氛增添了几分凝重。作为皇帝的左膀右臂,变法先锋,他的话语往往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季海生跪于殿中,朗声道:“臣以为,变法之事,关乎国运,不可不慎,是已,治国,当先治吏,臣与诸臣奏请,实行考成法,请陛下核准。”
季海生继续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考成法的实施,将有助于激励官员勤政爱民,杜绝贪污腐败。臣建议,考成法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绩考核,以官员在任期间的政绩为依据;二是品行考核,以官员的道德品行为标准;三是能力考核,以官员处理政务的能力为考量。通过这三方面的综合评定,选拔贤能,淘汰不肖。”
皇帝李景炎微微点头,表示赞同:“季相所言极是,官员的政绩和品行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考成法的实施,将有助于朕更好地了解官员的实际表现,选拔真正有能力、有德行的官员。朕准你所奏,考成法即日起开始制定,由宰相负责牵头六部,大理寺卿包拯、督察院左都御史海瑞协助,共同制定详细的考核条例。”
朝堂上寂静的可怕。
季海生的提议,一如既往的得到了皇帝的支持,朝堂上的文武官员们心思复杂无比,如今的朝堂几乎已经成了皇帝和改革派的一言堂,也就御史能够刷刷存在感,改革之势犹如泰山压顶,任何敢于阻挡之人,恐怕顷刻间就会化为齑粉。
一些官员担心自己的政绩和品行不够,可能会因此失去官位;而另一些则看到了机会,顺势而为,希望通过考核脱颖而出。
太和殿内,朝会已至尾声,空气中的紧张气氛却未有丝毫缓解。皇帝李景炎的目光缓缓从群臣身上移开,最终定格在端王、晋王、安王三位亲王的身上。
“诸位爱卿,今日朝会至此,朕还有一事要宣布。”
李景炎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
“朕闻,太皇太后近日身体微恙,心中甚是挂念。”
李景炎继续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太皇太后年事已高,且寿诞在即,皇祖母向朕诉说希望三位王叔,能多留几日在京陪陪皇祖母她老人家,虽然有为祖制,但朕也实在不好推拒。”
李景炎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不知三位王叔,以为如何,可愿成这天伦之乐。”
此言一出,大殿内的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起来。三位王爷相互对视一眼,文武百官都知道,皇帝这是阳谋,更是一个政治信号,在这变法的美妙时刻,留在京城,意味着他们将暂时放弃对各自封地的控制,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变数。
端王李泰,心无波澜,率先表态:“陛下,臣深感皇恩浩荡,能够留在京多陪母后几日,是臣的荣幸。臣愿遵从陛下的旨意,以尽孝道。”
晋王李存,无奈道:“臣附议……”
两王表态之后,安王眉头紧锁,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太皇太后寿诞后,还有皇帝大婚在等着,后面还不知会想着什么法子,将他们留在京城,这是想要山中无老虎,可恶!
最终也只能,说道:“臣附议……”
文武百官,眼观鼻,鼻观心,三位亲王虽然心中各有不甘,但在皇帝的权威面前,他们只能表示服从。
“退朝!”
随着太监小福子,高声喊道,宣布今日朝会到此结束,文武百官纷纷起身,按照礼仪退出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