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帝国小说>盗墓:开局山出家成道士 > 第313章 回礼(第3页)

第313章 回礼(第3页)

我要立刻得知:他到底要什么,怎么选?!”

都城许昌,驿馆之内。

此时的诸葛远处于两难境地,整整五个日夜的煎熬,他仍在犹豫是否遵从忠义或尽为人子女之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果屈从东吴要求签停战条约(实际是延缓战争),他必然沦为荆州人心所向之外的一个罪犯。

若否,那么他该如何对待父亲可能面临的危机?能否忍心见到生父一家人惨遭不幸?

诸葛恪从未见过自己的亲弟弟诸葛亮的父亲。

因此他对诸葛瑾的父情越是纠结,心里愈发痛苦复杂。

遵道义还是守孝心?是选择做叛徒成为大家厌恶的对象;还是坚守家庭不顾一切?

这几天内,他一直在挣扎中度过……最后竟来到了此处站在父亲驻留之所的

那是一幅深印脑海的画面,发生在主人公九岁那年。

这位名叫周文的男孩,在小小年纪便已博览群书,过目不忘,对古典文献有颇多见解。

他时常与父亲探讨学问,那一天讨论的是关于《诗经》中的一段篇章:“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父子间的对话,涉及忠义、孝道、以及从《诗经·小雅》到古代祭祀仪式的内容,引发了周文对祭祀背后深刻意义的兴趣。

在家庭祭祀,是对先人的尊敬;国家祭祀则是表达对统治者和自然规律的敬畏。

而在学府中的祭祀,更多是为了铭记先贤及表达对师长的敬重。

父子二人的探讨使得双方更加钦佩彼此的知识,但父亲为了提醒儿子避免自满,抛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尽管周文当即给出许多回答,如家族荣誉、孝顺父母和为朝廷服务等,然而父亲并没有认同这些答案。

他只是建议儿子细细思考。

面对如此抽象的哲学难题,九岁的周文一时无措。

经过几日深思后,周父给周文带来了他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独特看法:生命的真谛在于活出真实自我,而不是仅仅作为家庭荣耀或者国家责任的存在。

人应该珍视自己内心的感受与成长。

这段谈话深深影响了年轻的心灵。

在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周文站在馆舍前沉思良久,最终向阁楼深处鞠躬致谢,并低语道:“感谢您的教导,您教会了我生即是体验、死即是留芳。”

这不仅让周文明白了他的选择为何重要,也为他在未来的道路中提供了指引。

另一边,随着最后音符结束,周父轻轻站起,心中若有所思,他对朋友说道:“我知道儿子会回来找我。”

随后两人继续交谈,回忆起了那些年对五岁的小周教育启蒙的日子——那是父子之间最初的亲密时光。

“礼是六艺的一部分,”

周父回忆当时如何讲解给年幼的儿子。

“它不仅限于仪态规矩,还包括各类礼仪形式。

你将来要成长为男子汉之前,需懂得这一切以便应对不同场面。”

“至于音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