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帝国小说>伏羲王朝传奇 > 五十六夙沙盐宗(第2页)

五十六夙沙盐宗(第2页)

“坚肌骨”

“去毒虫”

:古人对盐的药物开发和利用很早。《神农本草经》卷三“下经”

即称,戎盐“可以疗疾”

,“主明目,目痛,益气,坚肌骨,去毒虫。”

除了抗菌、消毒,还认为盐可“解毒”

,如误中“班茅”

毒,用“戎盐解之”

当然,盐的功能首先表现在食物调味上。早在上古周代,就有了“特供盐”

。盐是咸的,但供给周王室的盐“味甘美也”

,人称“饴盐”

,此盐产于西部羌戎人生活的地区,又称“戎盐”

,在各种盐中品质最好,所以成为特供盐,故又有“君王盐”

一名。

除了上等的饴盐外,还有苦盐、散盐、形盐等。在不同的场合和食物中,要使用不同的盐。《周礼·天官》“盐人”

条规定:“祭祀供其苦盐、散盐,宾客供其形盐,王之膳羞供其饴盐。”

据《河东盐法备览·卷一》:“宿沙氏煮海为盐,故海盐即以宿沙氏为神。河东,盬盐池也,初称神曰盬宗。”

又据《增修盐法备览》载:“旧称神曰盬宗,而不详其所自,唐以前,未崇祀典,至大历丁巳秋,盐中红盐自生,度之韩滉请加神号,诏赐池名宝应灵庆,始置祠焉。”

甚至后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是群雄并起、从割据走向兼并的特殊时期,在这长达550年的历史进程中,盐再一次成为国家与民族整合的无形推手。这一时期“盐政”

概念定型,“盐业官营”

这一日后的专营制度出现并被迅速推广,产盐各国因此而获暴利,为日后的兼并积聚了雄厚的战争本钱,先秦各诸侯国因国力变化而重新洗牌。

神是人造的,但又存在于文化之中,我们还是把池神灵庆公当成盬宗吧,这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吗?太昊想着,于是直接颁布命令,将这海边的部落命名为夙沙氏,又称为宿沙氏。于是在伏羲氏大部落中,人们开始普遍吃上了食盐。盐的历史就此开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