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答案”
的感觉。
-
公式文件很清楚。
每一位评委对每一位学员给出的成绩都标的清清楚楚。
比如第一名张天佑同学的成绩下面,李安一眼就看到了老熟人的名字。
陈文昌:9。1。
紧随其后的是马文彬:9。4。
一眼看起来真像那么回事。
李安得实名点赞。
得说这华国赛区组委会的此种做法真的能在一定程度上让比赛看起来更具公正性。
毕竟如果只公布最终成绩,实在给人一种匿名投票的感觉。
在李安看来,比赛这件事上,搞匿名投票让投票人所承担责任太少,这不合理。
有人问了,就算公开了,就能证明每一位评委对每一名选手给出的成绩都是真情流露吗?
这个问题不是什么好问题,但也不能说较汁儿。
毕竟真有天生不要脸的人。
只能说对于要脸的人,第一时间公示比分还是有一定约束力的。
同时它也能让一些有正义感的评委更有底气。
打个不靠谱的比方。
如果大多数评委都给一个孩子打了9分以下的成绩,这时忽然冒出一个1o分。
这当然不能说完全不合理,毕竟音乐是完全主观的。
想来这名打1o分的评委在明知自己的打分会被公开,还敢打1o分,那他一定有一个充分的理由。
就像李安和x老板讨论第二名的时候,他认为第二名孩子的成绩被打低了,如果他是评委,他一定会给第二名孩子打一个9。5分。
9。5分这个成绩足足比第二名孩子的平均成绩8。95高出整整5。5,这分差不可谓不大。
但是李安对此问心无愧,他不怕与任何人在任何场景下对薄公堂。
因为在他看来这个孩子能将这套曲目完成到这种程度,就这个完成度,就值得这样一个成绩。
他能列出123457,还能保证对待每名选手他都采用这套个人评分系统。
对于李安这类评委,他们恨不得比赛宣布成绩前就把每一位评委的打分都亮出来。
约束的是哪些人呢?就是有两套及以上评分系统的人,这类评委的特点就是找各种借口抬高或压低某位选手的成绩。
可现在玩公开了,还是在小肖赛华国总决赛的现场。
在座的各位不说都是知名大家,也好歹都是各地学术圈里有头有脸的人。
尊重你的完全主观,但也不是让你拿屁股主观,一个孩子弹得连节奏都有问题,你硬说他行,那你就硬给所有人看。
看看你到底有多硬。
要是一到大庭广众之下,你硬不起来了,你这不就是明摆着告诉观众你在下面有问题吗。
所以李安对于组委会这一举措相当赞同。
可组委会为什么突然来这么一手,就不怕下一届没有人愿意过来当评委来了吗?
这就不是李安关心的问题了。
不过李安可以从一个小钢琴老师的角度来分析分析组委会这一举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