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问题啊!
流畅的技术,合乎句法的处理,这不就是一最标准的小狗圆舞曲吗?
说来也是奇了怪了,一众小天才此刻反而又傻眼了!
刚才听完o1号选手的奏鸣曲,谁也听不懂,所以他们不理解!
现在听到了他们最熟悉的演奏手法,谁都能听明白,所以他们还是不理解!
不应该啊!
至少o1号选手应该按照刚才演奏奏鸣曲的风格继续来处理这圆舞曲才对吧!
怎么会这样?
“她,她的度是不是慢了。”
忽然一声不太确切的询问响起在休息间。
紧接着,休息间内的第一次半匿名讨论开启了。
“不慢,15o左右。”
“16o。”
“不到16o。”
“绝对16o。”
三孩正争论,又一孩开口。
“听他的,他是我们班的人形节拍器,18o以内的度零误差,21o以内的误差不会过3。”
不愧是国内该年龄段最拔尖的一群选手,还真有人形节拍器。
没错,小车此刻演奏的度就是标标准准的16o。
那么问题随之也就来了。
这完全正常的度,正常的处理,正常到不能再正常的演奏,竟然出自o1号选手?
如果闭上睛,没人敢相信这是刚才演奏贝多芬的妹子。
不能说完全不像一个人演奏的,必须说这就是两个人弹的啊!
一个人怎么可能有两套完全不同的触键!
不懂。
又不懂了。
看不懂,也听不懂。
“165。”
就在这时,人形节拍器再次开口。
众选手也是紧接着就感受到了音乐度的变化。
“17o。”
“177”
“。”
疾风骤雨般的音符如同七彩斑斓的万花筒,但神奇的却是哪怕人形节拍器都选择沉默了,众人还是能够看清每一枚音符上的纹理。